用户4128404569570
实地探访石河子!揭秘新疆棉田和智能农业的真实日常
结束了几天的新疆行程,我坐在从伊犁回乌鲁木齐的大巴上,回头想想,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石河子这一站。说起来去年就跟晶晶约好要一块来看看新疆的棉花产业,结果计划泡汤,今年终于跟视察团补上这趟旅程,心里舒坦不少。早上刚到石河子,我们直奔兵团军垦博物馆,一听讲解员聊当年兵团成立(1954年,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”),再看那些老旧农具和战士穿过的衣服,真能体会什么叫艰苦奋斗。王震将军的《共产党宣言》、陶峙岳的嘎斯六九吉普车也都摆着,看着前辈们守卫边疆,心里没法不敬佩。
我还琢磨着,这些故事说不定回去能跟香港青少年多聊聊,让他们知道保卫国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,而且现在新疆已经成了“西部粮仓”,全国棉花92.2%都产自这片地,2024年数据特别亮眼,说出来都倍儿骄傲。今天我穿的是香港朋友自家品牌的白T恤,他们也在新疆有自己的棉田,搞不好你身上的棉制品原材料就来自这里,挺神奇吧?
这地方气候太给力了,耕地广、日照足、昼夜温差也大,水果蔬菜都格外甜。政府还搞了不少农业改革解决干旱烦恼。我在棉田里冲着那些巨大机械和机器人直傻眼,以前这些设备全靠进口美国货,现在中国科技公司开始发力,深圳出的现代农机据说产业链覆盖面特别广,甚至已经出口国外了,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?老实说,农业科技一上来,效率就跟开了挂似的,中国的硬件和技术能往外输出算是大事儿,对吧?香港那边不是号称“超级增值人”嘛,金融和国际网络用起来,帮企业“组团”走出去,说不定下一个出圈的农业品牌就是我们一起见证的。

